孙中山先生,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(1866-1925),出生于广东香山(今中山县)翠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。自幼聪颖过人,他在私塾读书时,被赋予“文”“德明”之名,稍长又取号“日新”,展现出他对新知识、新思想的渴求。
留学归来后,孙中山在香港和澳门等地行医,将自己的医术与革命理想相结合,以“逸仙”之名行走江湖。“中山”之名背后的故事更为引人入胜。一次逃亡至日本时,为了安全起见,在旅馆登记时使用了“中山樵”之名,寓意着他在革命道路上的坚韧不拔与壮志雄心。
而“孙中山”这一名字的形成则与章士钊的一次笔误有关。章士钊翻译了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的书籍,在书写时误将孙先生的真名与假名结合,形成了“孙中山”这一名字,后来竟成为孙先生的正式名字。
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,也是一位富有政治眼光的家族建设者。他的孙子辈的名字如治平、治强,都反映了他对国家的殷切希望和对家族的深厚情感。他的外孙女和长外孙的名字也都与当时的革命形势紧密相连,体现了他的政治家胸襟与眼光。
孙中山先生的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,为振兴中华耗尽了毕生的精力。他挥舞着反帝反封建的开山大斧,披荆斩棘,无愧于伟大的“中国的山樵”。他不仅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,提出了学说,而且在革命中屡经失败仍不屈不挠。在中国的帮助下,他于1924年改组了革命队伍,实行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。这些事迹都彰显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卓越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