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上所论即是支龙、垄龙正统方法。但垄龙之星峰易辩,支龙之脉络难明,前辈谓支龙难于垄龙,尤当细察。所以收录几位名师关于支龙之说于下,以供大家参:
《葬书》说:山责平夷,土贵有支。支之所起,气随而止;支之所终,气随而钟。观支之法,隐隐隆隆,微妙玄通,吉在其中。
杨筠松《龙经》说:坪中还有水流坡,高水一寸即是龙。只为时师眼力浅,到彼茫然无奈何。便云无处寻踪迹,直到有山方始识。如此之人岂可言,有穴在坪先自失。只来山下觅龙虎,又要乳头始云吉。不知山穷落平处,穴在坪中贵无敌。痴师误了几多人,又道藏埋畏卑湿,不知穴在水中的,如此难凭怕泉沥。盖缘水涨在中间,水退即同干地力。且如两淮平似掌,也有军州落窠沥,也有英雄在彼中。岂无坟墓与宫室,只将水注与水流,两水夹来是龙脊。
杨公《画荚图》说:平地之脉,如草中之蛇,灰中之线。只看水分水聚之中,便是真气融结去处。又日:临田观穴,不问大小八字,只看上面形势,分晓下面证佐。或唇或口,便为真气正穴。又曰:平坡之脉如掌窝,水聚交而不流,锁断真气,便是关门立穴之处。仰看上面脉,必有翅翼,如灯影穿壁,轻薄而不动,自有高卑。又日:高山落落平田,若有火嘴,要看尖尽处;若开钳口,谓暗火开红。此是火放灰中,似见火红。如尖嘴不开钳口,称作死火带煞,不可葬 又曰:龙到平洋临田结穴者,上有来,下无出脚。
但见田塍面前兜转,似带,似娥眉拱护,此上是穴:又日:龙落平坡,日久年深,人开成田地,要看两边形势,田墈一层低一层,如急浪下滩 细寻前面水势回环,两田如月角兜转,始是真龙作结之处,你作浪花里滚月 又日:高山行龙,势落平地,无踪无迹无龙虎,形如铺毡展席,散如碧玉之纹、浪花滚月、雪里飘梅,如灰中之拽线,如草里之寻蛇,详加目力,细辨阴阳切要诸水聚堂,朝对尊严,球檐下合分明,气脉自然融结,沙水来去得位,门户重重关闭,坐下宾主有情。又要明堂如锅底,四围不倾泻,水口不通舟,可谓吉地矣陶公《捉脉赋》说:支阜平夷,如灰拽线,悠悠而缩瓜藏形,隐隐而无共无面 岂知遇水为真,乘风则散又日:大地平洋回环,四顾得水藏风,时人罕遏又日:鸡呜犬吠,闹市烟村,隆隆隐隐,孰探其原?若乃断而复续,去而复留,奇形异相,千金难求折藕贯珠,真机茫漠临穴坦然,诚难拦摸、帐空补缺,天造地设,留与至人,先贤难说。
张子微说:中原平地及湖乡,行龙入地至难详一寻得龙来无穴下,茫茫阔远何相当?此名天平只看水,水绕回环是穴中若还舍水去寻穴,望望皆平无定踪 龙如逢水穴方止,无水拦断去不穷诸公记此水龙诀,不与冈山一例同。
吴景鸾《口诀》说:平洋之地,坦荡迥野,踪迹隐伏,散涣依稀虽无峰峦之可证,也有脉络之可求,须要辩其来历祖宗,以看出身 降势撒落平洋,分毫之高的即为山,分毫之低的即为水。或隆隆似有,或隐隐如无 以及至落穴之际,也必微有形势之可指,山水趋迎,气脉藏聚,如露珠注在荷叶之中,乃为真结作。
永和周氏说:平洋则山不拘于高,水不拘于深但遇有尺寸高低,即可以辨 又说:在山的颇易看,在平洋的最难识,陶公所渭“顿起则时人晓会,牵连非达士难言”就是说的这个道理。盖如灰中拽线,草里寻蛇,沙里拣金,泥中藏鳖,云中腾雁,盏里浮酥,隐而不露,断而复续,并以两边导送之水为验。
廖金精穴法中有没牛吹气穴诗说:没牛吹气失来踪,隐隐伏真龙。昂头些子如吹气,没牛泅水势。左回右抱脉微高,大则公侯小富豪。又说:龟鱼螺蚌形,宛如水中生。水中自有真龙聚,此地传千古。
梁箬溪说:龙势洋洋落大坪,连天接野不分明。隆隆隐隐寻踪迹,曲曲弯弯断复生。忽然有突联三五,认取开钳是穴情。定要水来环抱穴,砂如牛角两边迎。
以上各种家之说,虽各有所指,但也至精至微,慢慢读来,自会明白堂奥。大概平洋龙法,以高一寸为山,低一寸为水,隐隐隆隆,看两边分水,以认来龙之过度,突起支阜,以认穴道之融结。又须有四畔罗城秀峰,前应后照,如列屏铺帐,相与拥护,乃为尽善。大致上说以得水为上。卜应天说“如在平洋,先须得水”,兼阴阳二宅言之矣。平支龙穴最难辩认,所以引证诸家之说以使明白,当详察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