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大多数的人的习惯还都是延用古时候的习惯,古代的由来还是很有道理的。能够让人十分的信服,古时候是十分的有哲理的,里面蕴含着大道理,值得我们一直去参考,接下来和我们的香港风水网小编来一起看看中国古时的取名习俗。
中国古时的取名习俗
唐代贞观年间嗣楚王叫李灵龟,唐玄宗时期有位歌唱家叫李龟年,诗圣杜甫还为他写过一首《江南逢李龟年》诗。白居易有个侄儿小名“阿龟”,很得白居易疼爱,他在《弄龟罗》中写道“有侄始六岁,字之为阿龟。”
这种心理转变,反映出乌龟在民间风俗传承流变中,不代的地位与价值观,由此可看出取名用字与民间风俗的关系。
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是多种多样的。
盼子法
父母在连连产下女婴,盼子心切,则会在为女儿取名时用上根(跟)弟、玲(领)弟、招弟、盼弟等有趣名字。
抱子法
夫妇膝下无子,从外地或外姓抱养一个孩子。此类孩子的名字中,常有一个“来”字,如来宝、来娇、来根、来发。
节令法
根据孩子出生时的节令与花卉取名。如春慎、夏雨、艳秋、晓冬、兰贞、菊香、月桂、雪梅等。常见于女性。
动物法
据老年人说猪狗牛羊等牲畜是下贱动物,因其下贱,故不被邪鬼注意,取作人名,孩子容易养大。如阿羊、阿牛、阿猪、小兔、小狗等等。有一类名字与此相关,是以孩子出生年份的取名,如小龙、家骏(马)、玉兔、牛刚、寅虎等。此类用字在农村较常见。
体重法
鲁迅的小说《风波》中描绘“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,女人生下孩子,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,便用斤数当作小名。”如“九斤老太”,这是浙东民间的一种特殊取名风习。
排行法
兄弟双名,其上字或下一个字相同,叫排行。如《左传》长狄兄弟四人,名为侨如、焚如、荣如、简如。又如《水浒传》中的阮小二、阮小五、阮小七。
继拜法
有些为人父母者,认为自己的孩子命薄,非有两姓以上的人共养,才能成人。于是将孩子过继给异姓夫妇,再拜请他们另取新名。这类孩子的名字往往为某姓的养子之意,如何养、周留根、张清(请)苗、郑抱贤(婴)。
五行法
根据五行缺行取名,这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名中占的比例较大。旧时民间取名,要请卜卦者推算“”、“五行”;假如某人命中五行缺少某一行或二行,那就得用缺行之字,或用缺行作偏旁的字取名补救,否则孩子就命途多舛。如鲁迅小说《故乡》中闰土的取名因为他是“闰月生的,五行缺土,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”。又如方有海(缺水)、张鑫(缺金)、高森泉(缺木水)、徐炎坤(缺火土)等人名,亦是以五行法命名的等。
古代名人怎么起名
在先秦时代,“字”是用来代表地位的,一般而言,平民百姓有名无字,到了后来,这一点就被打破了。不过相比之下,古代做官的和知识分子,他们对名和字比一般的老百姓要讲究很多。久而久之,名和字的命名方法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规则。
左传里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“名有五,有信、有义、有象、有假、有类。”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,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,或从追慕祥瑞、托物喻志、褒扬德行、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。
古人命名重取义、重内涵的做法,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。对于所生男孩、女孩,因其生理、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,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。但,古人在确定名和字的时候,总是遵循着以下一些搭配思路。从以下这些例子,我们可以看出,古人对名和字确实是很讲究的。
具体来说,古人在确定名和字时,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方法
一、同句取义即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。如
赵云,字子龙。《周易》说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陆羽,字鸿渐。《周易》日“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。”
高明,字则诚。《礼记》日“诚则明矣。”
于谦,字廷益。《尚书》说“谦受益。”
二、增字润饰即在名之上再加上一个修饰词。如
李白,字太白。在白字之上再加一个太字,产生了新的含义。
杜牧,字牧之。牧之即放牧,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。
杨达,字士达。士达,即士进的意思,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。
丘锡,字永锡。永锡是“永锡难老”的省约,出自《诗经·鲁颂》,延伸了锡的含义。
,古人取名定字的方法还不只这几类。只要我们善于,还会有很多的思路出来。通过学习古人的方法,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取的更好。那就是不仅符合命理的原则,而且还更有文化的内涵,从而让自己的名字更加响亮。
三、同义相训即字和名意义相同或相通。
如屈平,字原。广平曰原,意思相同。
颜回,字子渊。渊,回水也,意思相同。
宰予,字子我。予,我也,意思相同。
张衡,字平子。衡、平义同。
陆游,字务观。游、观义同。
曾巩,字子固。巩、固义同。
班固,字孟坚。坚、固义同。
孟轲,字子舆。轲、舆都是车。
四、反义相训即字和名意思正相反。如
曾点,字皙。点为黑污,皙为白色。
朱熹,宇元晦。熹是天亮,晦是黑夜。
刘过,字改之。改了就不为过错。
王绩,字无功。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。